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正加速进入老年化社会,迫切需要加强老年疾病的预防、保健和治疗,社区家庭病床的建立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举措之一。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给药途径,它具有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肉注射,而需要迅速发生药效者的特点,同时输液过程中的护理风险不可忽视。护理风险是指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患者损伤或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因素[1]。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评价和处理,有组织、系统的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2]。现将家庭病床静脉输液存在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简述如下。
1 存在护理风险
1.1 滴速过快 滴速过快最常见的引发急性肺水肿。家庭病床护士上门输液,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无法做到全过程观察。而点滴速度的控制不可能始终保持不变,诸多因素会引起滴速的改变。如患者由于长时间体位受限难忍,看护人员缺乏耐心而自行调节。
1.2 感染 来自护理人员及家属两方面。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手卫生不规范、家庭看护人员在拔针后穿刺点污染都会引起局部静脉感染,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引起交叉感染、环境污染和针刺伤。
1.3 病人及家属违医行为 病人及家属的违医行为是构成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些家属缺乏专业知识,误认为加大用药量能加强疗效或延续生命,将自备的能量合剂或外院配的药物擅自连接增加补液,导致药物用量过度。在操作环节中污染引起感染,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1.4 输液故障 最常见的是发生空气栓塞。输液过程是动态的,难免发生输液故障,如药液外渗、液体不滴、液面过高或过低等。这些现象都会引起患者和家属的焦虑和恐慌,情急之下自行排除故障,导致滴管液面过低,空气进入。
1.5 缺乏家庭急救措施 当以上护理风险发生时,由于患者及家属缺乏专业急救知识而使患者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急救措施。也有患者家属情急之下对患者施以不科学、不规范的急救方法而导致情况的进一步恶化。
2 防范措施
2.1 全面评估患者状况 全面评估患者是实施护理计划的第一步。护理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严格执行规范操作时不能忽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神志、体位、输液时间等有计划地选择合适的静脉,根据用药性质调节滴速。尽可能让患者体位舒适,取得良好的配合。对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的患者适当采取约束措施,确保输液顺利进行。
2.2 加强宣教,有效沟通 由于家庭看护人员不固定,护士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宣教,让患者及家属明确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其对患者的不良后果;指导家属对输液故障的排除方法及发生输液反应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制定和发放一些文字宣教手册供患者和家属学习和参考,使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护理风险的规避。
2.3 规范操作,有章可循 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提高抗风险能力;认真执行相关操作规程,在输液瓶贴上记录药名、起始时间、滴速控制并签署全名,提示患者及家属不得随意调节滴速,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3]。制定详细的告知制度,达到让患者和家属认可共同承担医疗风险的目的。
2.4 保持信息畅通 护理人员工作范围覆盖整个辖区,护士要主动向患者家属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确保信息畅通,给予患者安全感,也有利于输液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及时联系和采取应对措施。另外,积极利用社区站点资源,有紧急情况发生也可调动站点护士及时支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护理故障,使护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3 小结
静脉输液过程存在潜在的护理风险不可抗拒,而家庭病床的患者大多为老年人,由于身体生理功能退化以及疾病的多发性、复杂性、突发性等特点,成为护理风险管理的高危人群。加强对家庭病床静脉输液实施护理风险防范,是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的有效措施。
新闻来自医院办公家具:可供销售输液椅,陪护椅 ,文件柜。